
南京馄饨的江湖传说
为什么说小馄饨与南京这座城市的羁绊更深呢,因为这“皮薄汤清一星肉” 的小馄饨,确实锁着一代南京人的青春记忆。
提到南京小馄饨,年长些的人总要怀念二三十年前,彼时的南京馄饨界尚未被安庆馄饨&福建千里香占领,挑着担子卖的柴火馄饨才是王道。
馄饨挑子常常伴着一声声吆喝,流连于街头巷尾,出没于清晨黄昏。
梧桐树荫下的馄饨摊总是与炭火熊熊的炉子一起出现,旁边支起几张老木桌子,周围散落的小板凳上就能长出人来。
那边的柴火在炉子里烧得毕驳作响,这边老板正边包馄饨边招呼客人,“阿要辣油啊?”——总觉得那时候的辣油比现在好吃很多,或许是猪油熬制的,下到馄饨汤里一下子就散开了,喷喷香。
至于馄饨本身,早先的南京小馄饨对面皮和包法很有讲究,薄薄的皮儿包着星星点点的猪肉馅,飘在清汤里端上来,模样像金鱼似的,撒把虾皮小葱就可以直接开huo,稍稍吃得慢点馄饨皮就会铺开,在碗里糊成一团。
或许也正是因为馄饨绵软,所以它适合全年龄段男女老少,下至三岁稚子上达八旬老太,没人能拒绝一碗南京小馄饨的魅力。
南京小馄饨还拥有一个别处没有的彩蛋:
2005年6月,魔性南京话rap《喝馄饨》像夏日的气温一样,迅速在南京城热起来,接下来通过优酷土豆酷6,让全国人民知道南京人的甩。
喝馄饨(南京话)音频:00:0004:20
喏,歌给大家放在这儿了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听听。
当然,南京的馄饨江湖中还有另外一支流派不得不提,对啊,就是安徽派嘛,dddd。
比如火出圈的汪家馄饨,老板是安徽人,从八几年开始卖馄饨,后来他家三个儿子继承父业各自营生,把做馄饨的手艺传了下来,顺便借着互联网时代的赛博东风成了南京美食圈儿里的网红。
汪家的馄饨肉量适中,皮稍微厚一点,煮出来不容易烂。他们家的馄饨汤里还可以自助加虾皮和榨菜,用来调味提鲜。
其实现在南京大部分小有名气的馄饨店走的都是这个路数,毕竟如今的年头,馄饨已经卖到了十块钱一碗,
要是还吃不到肉的话,大概率是要被挂在某音某书某点评上骂的
。
好了好了,关于馄饨的江湖往事就说到这里,流派之争远没有实实在在的口味有意义,让我们快进到正儿八经的店铺推荐环节吧~
民间小吃项目-馄饨小吃地图
能撑得起童年回忆滤镜的馄饨已经太少太少,咱们今天就给大家浅盘一下南京小有名气的几家馄饨店,排雷还是种草,各位看官请凭喜好各取所需。
如果你是怀旧派,那长江新村的小江馄饨,应该很能勾起你的童年回忆。他家的馄饨非常像小时候吃的泡泡馄饨,皮子薄到几近透明,看起来很像气鼓鼓的金鱼。
huai个馄饨入口,香软娇嫩的皮子立刻在口中荡漾开,带出汤头的一抹鲜,肉馅的存在感有点弱,而且得快点吃,不然就全糊赖。
要是想还原小时候那种烟熏火燎的氛围感,浦口倒是有家大喜馄饨,门口的炉灶经年累月地烧着柴,把招牌都熏得褪了色。
大喜家的馄饨风评一直两极分化,平心而论,馄饨确实只是一般水平,优点是便宜,八块钱一碗还能加鸭血。
家住附近可以吃吃,或者去浦口坐轮渡玩儿的时候顺便打个卡也无可厚非,专门千里迢迢去凑热闹的话那就大可不必了。
要真爱热闹,可以试试汪家。前提是你确实有空闲时间用来排队。
汪家馄饨出餐并不慢,奈何食客太多,只能排队等等等。实不相瞒,我们去实探的那天是扎扎实实地等了半个小时啊……
看卖相,汪家馄饨的汤色还算通透,肉馅儿很扎实,只是缺了点空气感,皮子皱巴巴地裹着肉,吃起来也挺普通的,而且调味偏咸。
相比之下同在雨花台的五村馄饨很明显比汪家馄饨有空气感,每一颗都圆膨膨地浮在汤上,肉馅也够新鲜。
重点是五村馄饨不用排队
喜欢吃肉的朋友可以试试黄家馄饨,铁心桥片区的馄饨霸主就是他。
黄家馄饨完全摒弃了“小馄饨”的概念,颗颗饱满的馄饨跟红油珠儿一起浮在猪骨汤里,吃起来是真的爽!
说到个头大肉馅儿足,茶南的味真馄饨也是这一卦的,当年它可是被海清念念不忘了很久呢。
煮熟的馄饨像一只只水母浮游于瓷碗之中,清亮的汤底飘着青葱与虾米,惹人生津。它的肉馅结实得像一颗颗小肉丸,透过皮子能看到粉生生的色泽,淋上辣油是真的好吃~
不过有人说味真馄饨的品控没有以前那么稳定,也不知最近在热搜买了房的drama queen海清女士现在来吃味真馄饨,还能不能喟叹一句“你是我的神”?
曾经的馄饨挑子,用一碗碗热气袅娜的小馄饨治愈了无数饿着肚子归家的人,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,都被熊熊燃烧的炉火熏染上烟气,永远留在回忆里。
不如今天,再去huo碗馄饨吧~
最后还是老样子,欢迎大家把自己最爱的那家馄饨店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呀!